首页

冰时代扶桑女王

时间:2025-05-26 08:56:13 作者: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持续显现 浏览量:57613

  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扩围提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持续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4月,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8.8%,在16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

  商务部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超过3400万名消费者参加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累计购买的12类家电产品超过5100万台,带动销售1745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达3469亿元,同比增长23.9%,超出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2个百分点。

  此外,商务部等部门发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以来,补贴政策快速落地,总体实施顺利,成效明显。政策实施4个月,手机等数码产品补贴突破5000万件。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及手机等购新信息系统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已有4884.8万名消费者购买手机等数码产品5148.3万件,带动销售1432.6亿元。

  今年1至4月,从统计数据看,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4%,在16大类消费品增速中位列第一。从购新数据看,补贴政策带动下假日消费更加火热,春节、清明节、“五一”期间,售价6000元以下手机日均销售额较非节假日增长18.5%;“五一”当周,全国售价6000元以下手机销售量、销售额环比分别增长22.7%、20.1%,山东、四川、湖北等11省手机销售量环比增长40%以上。20至40岁消费者是主要消费群体,在手机购新中占比62.8%。从第三方数据看,在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带动下,消费结构向中高端跃迁,全国售价6000元以下手机销售量、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8%、14.8%;售价2000至4000元、4000至6000元手机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3%、43%。从供给端数据看,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东莞为例,在补贴政策带动下,2025年1至4月,该市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零售额累计增长75.3%,其中,4月当月增长97.5%。

  商务部自贸区港建设协调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指出,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商务部将做好组织实施,指导各地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强化政策宣介解读,持续提升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效,不断激发家电市场消费活力。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董蓓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5日 03版)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特朗普胜选后 拜登首次公开讲话承诺和平交权

警方调查发现,夏某购买的“标题党”网文制作小程序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能躲避平台监管,使用者在生成“标题党”网文链接后,每一次转发都会自动变更一次网址链接,从而使非法链接无法被彻底封禁。那么这个软件的开发者到底是谁呢?

最高检:2023年各级检察院领导干部包案办理信访案件4.6万件

本次展示交流暨总结会也是论坛的闭幕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云南寻甸县仁德一小的马臣淏、张航、廖巧欣3位同学受邀来到上海,在论坛上他们展示了自己的发明——“智能书包”,并获得了本届论坛银奖。据悉,半年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师生在他们所在的学校开展了“数字支教”:通过云端为他们带来了“编程伙伴”“聊天机器人”等创新类课程,点燃了孩子们心中对创新创造的渴望。其实,像这样由华东师范大学师生发起或参与的跨时空、跨学段的项目化创客教育活动和成果还有很多。

智慧城市发展论坛深圳举办 揭晓亚太智慧城市奖项

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当日表示,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据测算,此举平均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总数1500亿元左右。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表示,存量房贷利率下降最大受益群体是2019至2021年购房的人群,以及二套房的购房者。据估计,这部分群体房贷总额约占存量房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表示,湖南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持续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奋力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完)

鼓声三响礼乐启门 浙江衢州沟溪村举行孔氏祭典

目前,国内市场进口的三文鱼主要来自挪威和智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共进口了超9.3万吨大西洋鲑,同比增长46%。其中2023年中国进口冰鲜大西洋鲑增长强劲,实现了超8万吨的进口量,同比增幅高达63%,同年中国超越日本和韩国,成为挪威冰鲜三文鱼在亚洲最大的市场。

相关资讯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一区多园、产学研融合 北京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近期,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此外,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曾五次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均未实际执行。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